儿童牙科护理指南:家长必知的7个护牙常识
当孩子的颗乳牙冒出头时,很多家长都会感到惊喜。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让人头疼:孩子刷牙不配合、爱吃甜食、害怕看牙医......儿童牙齿健康到底该怎么维护?今天我们就来那些家长必须知道的护牙常识。
乳牙很重要,别等换牙才重视
很多家长觉得乳牙迟早要换,坏了也没关系。这个观念大错特错!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的生长。如果乳牙过早脱落或龋坏,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,甚影响颌骨发育。临床数据显示,龋齿发生率在3岁儿童中已达50%,这个数字实在不容忽视。
建议从颗乳牙萌出就开始清洁,初期可以用干净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牙面。等孩子2岁左右,就要培养刷牙习惯了。选择小头软毛的儿童牙刷,牙膏用量约一粒米大小即可。
孩子刷牙的正确打开方式
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刷牙像"表演",3秒钟就完事。正确的刷牙方法是:每天早晚各一次,每次少2分钟。可以采用"巴氏刷牙法"——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,小幅度水平颤动清洁牙龈边缘。
孩子6岁前,家长要帮助或刷牙。可以买可爱的计时沙漏,放孩子喜欢的音乐,把刷牙变成亲子游戏。记住,强迫只会让孩子更抗拒,耐心引导才是关键。
窝沟封闭:给牙齿穿上防护衣
磨牙表面有很多细小的沟壑,食物残渣容易残留。窝沟封闭就是用特殊材料把这些沟壑填平,相当于给牙齿加了层保护膜。整个过程,适合6-7岁恒磨牙萌出时进行。
但要注意,窝沟封闭不是一劳永逸的。需要定期检查封闭剂的完整性,同时仍要坚持好好刷牙。对于已经发生龋坏的牙齿,就不适合做封闭了。
牙疼才看医生?定期检查更重要
很多家长都是等孩子喊牙疼才去看牙医。其实儿童应该每3-6个月检查一次牙齿。牙医不仅能早期发现龋齿,还能评估牙齿发育情况。定期检查的另一个好处是,让孩子熟悉牙科环境,减少看牙恐惧。
次看牙医的佳时间是颗乳牙萌出后,迟不要超过1岁。就诊主要是让医生检查牙齿发育状况,家长也可以获得的护牙指导。
甜食不是洪水猛兽,关键在怎么吃
完全禁止甜食不现实,关键要控制摄入频率。比起限制总量,更要注意的是食用次数。连续吃糖1小时,对牙齿的伤害可能比一次吃很多糖更大。因为口腔需要时间酸碱平衡。
建议把甜食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吃,吃完及时漱口或喝水。尤其要避免睡前吃糖,夜间唾液分泌减少,更容易引发龋齿。酸奶、饼干这些看似健康的零食,其实含糖量也不低,要注意控制。
牙齿意外受伤怎么办?
孩子活泼好动,牙齿外伤很常见。如果乳牙整个脱落,不要尝试重新植入,但要保存好牙齿,带给医生检查。如果是恒牙脱落,要立即找到牙齿,捏住牙冠部分(不要碰牙根),用生理盐水或牛奶冲洗后放回牙槽,尽快就医。
牙齿断裂也要保留碎片,有时候医生可以粘回去。无论哪种情况,黄金救助时间都是30分钟内。平时可以准备一个牙外伤急救包,装上无菌纱布、生理盐水和小容器。
选择儿童牙医的小技巧
好的儿童牙医不仅技术,更要懂得儿童心理。可以观察诊所环境是否温馨,是否有儿童专用设备。医生与孩子的交流方式也很重要,命令式的语气容易让孩子紧张。
就诊前,家长可以给孩子读一些关于看牙的绘本,让诊所用手机拍下操作器械的照片给孩子看,消除陌生感。记住,你的焦虑会传染给孩子,保持轻松心态很重要。
儿童牙齿健康需要家长、孩子和医生三方共同努力。从颗牙开始重视,培养良好的护牙习惯,定期检查,预防胜于治疗。如果发现牙齿问题,及时就医才是明智之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