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体牙髓病有哪些症状?如何治疗和预防?
牙疼不是病,疼起来真要命——这句话说的就是牙体牙髓病的典型感受。如果你经常被牙齿敏感、自发疼痛困扰,甚半夜被牙疼惊醒,很可能就是牙体或牙髓出了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让人坐立不安的口腔问题。
什么是牙体牙髓病?
简单来说,牙体牙髓病分为两部分:牙体疾病和牙髓疾病。牙体指的是牙齿硬组织,包括牙釉质、牙本质和牙骨质;而牙髓则是牙齿内部的软组织,包含神经和血管。常见的龋齿(蛀牙)、牙齿隐裂、楔状缺损属于牙体问题,而牙髓炎、根尖周炎则属于牙髓病变。两者往往相互影响——当牙体破损到一定程度,就会引发牙髓感染。
警惕这些危险信号
牙体牙髓病不会突然发作,身体早就给了我们提示:
- 喝冰水或吃甜食时牙齿酸疼(牙本质敏感)
- 刷牙时某个位置反复出血(牙龈炎症前兆)
- 咬硬物时突发尖锐疼痛(可能存在牙齿裂纹)
- 无诱因的自发跳痛,甚放射到太阳穴(急性牙髓炎典型症状)
- 牙龈起脓包或牙齿松动(可能发展为根尖周炎)
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?
除了遗传因素,大多数牙体牙髓病和日常习惯有关:长期横向刷牙会导致楔状缺损;爱吃甜食、碳酸饮料又不及时清洁容易引发龋齿;牙齿缺失后不及时修复,邻牙过度磨损也会伤及牙髓。尤其要注意的是,很多人觉得"小洞不补没关系",等疼得受不了才就医,这时往往已经需要根管治疗了。
现代医学如何治疗?
根据病情轻重,目前主要有三种治疗方式:
1. 微创修复:适用于早期龋齿,采用渗透树脂或玻璃材料补牙,能保留更多健康牙体
2. 根管治疗:当细菌感染牙髓时,需要清除病变组织并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充填根管,可达90%以上
3. 显微治疗:针对复杂根管或钙化根管,在显微镜辅助下能更清理感染源
值得提醒的是,现在很多机构宣传的"治疗"并非完全,而是通过麻醉技术减轻不适感。如果遇到"不疼"的宣传,需要保持理性判断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保护牙齿其实很简单,关键在坚持:
- 每天少刷牙两次,配合牙线清洁牙缝
- 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,同时做口腔检查
- 少吃粘性甜食,吃完及时漱口
- 有夜磨牙习惯的建议佩戴咬合垫
- 牙齿缺失后3-6个月内及时修复
关于治疗的常见疑问
Q:根管治疗后的牙齿一定要做牙冠吗?
A:后牙一般建议做,因为去除了牙髓的牙齿会变脆,牙冠能保护牙齿避免劈裂。
Q:治疗需要几次才能完成?
A:简单病例1-2次,复杂情况可能需要3-4次,具体要看感染程度。
Q:孕期出现牙髓炎怎么办?
A:妊娠4-6个月是相对的治疗期,可进行应急处理,但需提前告知医生怀孕情况。
后提醒大家,网络传的"花椒止痛""大蒜杀菌"等方法可能暂时缓解症状,但会延误治疗时机。牙齿问题就像小火苗,及时扑灭就不会酿成大祸。如果已经出现持续疼痛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,别等"小洞"变成"大洞"才后悔莫及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