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是什么?你需要知道的6个关键点
说到牙周治疗,很多人反应是"洗牙"。其实洗牙只是牙周治疗中基础的一环。牙周病作为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,早期症状却很容易被忽视——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,这些看似小问题可能正是身体发出的警报。
为什么你的牙龈总出血?
早晨刷牙时发现泡沫带血,多数人会归咎于"牙刷太硬"或"用力过猛"。事实上,健康的牙龈即使用力刷也不会出血。持续出血往往意味着牙龈边缘存在炎症,这正是牙周病的初期表现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龈线附近,其中的细菌会刺激牙龈组织,导致血管脆弱易破。
牙周病发展的三个阶段
阶段:牙龈炎 仅影响牙龈组织,表现为红肿、出血,此时通过洁治和改善口腔卫生可完全逆转。
第二阶段:轻度牙周炎 炎症向深层发展,开始牙槽骨,可能出现牙龈萎缩、牙根暴露,此时需要龈下刮治等治疗。
第三阶段:中重度牙周炎 骨质流失超过50%,牙齿松动移位,可能伴随口臭、咀嚼无力,部分病例需要手术治疗。
这些人群更需警惕牙周问题
• 长期吸烟者(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症状) • 孕妇(激素变化加剧牙龈炎症) • 糖尿病患者(血糖控制不佳者感染风险高3倍) • 正畸患者(矫正器会增加清洁难度) • 有家族病史者(遗传因素占30%影响)
现代牙周治疗怎么做?
不同于传统"一刀切"的治疗方式,现在更强调个性化方案:
1. 检测阶段 采用牙周探针测量每颗牙的"牙周袋"深度,配合数字化全景片评估骨吸收程度,部分高端机构会进行细菌DNA检测。
2. 基础治疗阶段 超声洁治去除龈上结石,手工刮治清理龈下菌斑,必要时配合激光辅助灭菌。整个过程通常在局麻下完成,无明显不适。
3. 维护阶段 治疗后每3-6个月需要复查,通过牙菌斑染色等可视化手段指导日常清洁。对于易复发患者,可能建议使用冲牙器或特殊牙线。
关于治疗的常见误区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 牙缝显现是因为清除了长期堆积的牙结石,这恰恰说明治疗及时。若放任不管,后续骨吸收造成的缝隙会真正无法挽回。
"治疗一次就能" 牙周病是慢性病,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。定期维护比单次治疗更重要,日常使用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)能有效控制菌斑。
"年纪大了牙齿松动是正常的" 即使是80岁老人,健康的牙周组织也能保持牙齿稳固。年龄不是牙齿脱落的直接原因,未经治疗的牙周炎才是。
日常保护牙周的3个实用技巧
1. 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每季度更换一次 2. 每天使用牙线清理邻面(不要用牙签替代) 3. 每6-12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
需要提醒的是,如果已经出现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等情况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早期干预不仅能保留天然牙,还能避免后续种植或修复的高额费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