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牙齿治疗:家长关心的5个问题解答
当孩子捂着半边脸说牙疼时,很多家长才发现问题比想象中。据统计,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齿率高达70%,但及时治疗率不足30%。作为从业10年的儿童牙科医生,我想用直白的语言解答家长们关心的实际问题。
一、乳牙坏了到底要不要治?
上周遇到7岁的豆豆,右侧后牙已经蛀成黑洞,家长却说"反正要换牙"。这其实是个危险误区。乳牙从6岁开始替换,后一颗要到12岁才脱落。如果提前缺失,会导致恒牙排列不齐、咬合异常,甚影响颌骨发育。及时治疗不仅能止疼,更能为恒牙保留空间。
二、儿童补牙和有什么不同?
大的区别在于心理安抚。我们诊室的治疗椅会播放动画片,医生会用"牙齿小卫士打败细菌怪兽"这样的比喻。材料选择也更谨慎,对于配合度低的孩子,可能会用玻璃这类操作更快的材料,虽然耐磨性稍差,但能治疗完成度。
三、几岁开始做窝沟封闭合适?
建议抓住三个关键时间点:3-4岁做乳磨牙,6-7岁做恒磨牙(六龄齿),11-13岁做第二恒磨牙。就像给牙齿穿雨衣,把容易藏污纳垢的沟隙封住。但要注意,已经龋坏的牙齿需要先治疗再封闭。
四、矫正牙齿是不是越早越好?
需要分情况看待。地包天建议4-5岁就开始干预,而普通牙列不齐通常等到换牙期(7-9岁)评估。过早矫正可能增加治疗周期,过晚可能错过颌骨生长改良期。我们会用石膏模型记录牙齿变化,就像给孩子牙齿拍成长纪录片。
五、如何让孩子配合治疗?
行为管理比技术更重要。建议治疗前通过绘本或动画片预热,比如《鳄鱼怕怕牙医怕怕》。治疗时采用"告诉-演示-操作"三步法,让孩子先摸探针感受硬度,再用口镜观察牙齿。千万别用"再不听话就让医生打针"恐吓,这会加重孩子的恐惧。
给家长的实用建议
每3个月检查一次牙齿,就像定期量身高体重;选用小头软毛牙刷,绿豆大小的含氟牙膏;避免长时间含奶瓶睡觉。如果发现牙齿有白垩色斑点、进食易塞牙等情况,建议尽快就诊。记住,预防的花费永远比治疗更经济。
后想说,孩子的牙齿问题不是形成的,治疗也需要循序渐进。有时一个简单的涂氟操作,可能因为孩子配合度不同,需要分2-3次完成。家长的理解和耐心,才是孩子牙齿健康好的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