龋齿填充有必要做吗?这份指南帮你避开牙齿修复的坑
近有位年轻患者来诊时满脸疑惑:"医生说我后牙有个小黑点要补,可一点也不疼,真的必须做龋齿填充吗?"这是很多人的共同疑问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清楚关于龋齿填充那些事。
什么是龋齿填充?
简单来说,龋齿填充就是发现牙齿被蛀后,医生会先清除腐烂部分,再用专用材料把缺损处填平。就像修补墙面裂缝,目的是阻止细菌继续牙齿。别看操作简单,及时处理能避免后续根管治疗甚拔牙的风险。
这些情况建议尽快做填充
1. 肉眼可见的黑线或坑洞:特别是后牙咬合面的黑色沟壑,往往意味着龋坏已经开始。
2. 进食敏感:喝冰水或吃甜食时有短暂刺痛,可能是龋坏接近牙神经的信号。
3. 牙缝变宽易塞牙:邻面龋初期很难发现,但总在同一位置卡食物就要警惕。
4. X光片显示透影区:体检拍片时发现牙齿内部有阴影,说明龋坏已达牙本质层。
不同类型的填充材料怎么选?
现在主流材料有三种,各有特点:
树脂材料:颜色接近真牙,适合前牙和可见部位,但耐磨性稍弱。
玻璃:会释放氟化物预防继发龋,更适合儿童乳牙修复。
银汞合金:虽不太美观,但结实耐用,后牙大面积缺损仍在使用。
具体选择要结合龋洞位置、大小以及患者年龄等因素,医生会给出针对性建议。
关于龋齿填充的常见误区
误区一:不疼就不用补
早期龋齿确实可能没感觉,等疼起来往往已经伤及牙髓。就像苹果刚开始腐烂时,外表也看不出异常。
误区二:补牙会越补越大
规范操作只会清除腐烂部分。所谓"越补越大"其实是原先隐藏的龋坏被发现了。
误区三:材料会掉是医生技术差
填充物脱落更多与日常使用有关,比如用补过的牙咬硬物,或者龋坏范围扩大导致的。
做填充要注意什么?
1. 治疗时机:尽量避开牙龈发炎期,否则可能影响填充。
2. 术后护理:24小时内避免咀嚼食物,树脂材料填充后可能有短暂敏感。
3. 定期检查: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,及时发现新发龋齿或填充物老化问题。
广州地区就诊指南
如需检查,可前往具备牙体牙髓专科的医疗机构。目前市内多家医院和部分大型口腔机构都配备有数字化探测设备,能更发现早期龋坏。就诊前建议提前预约,带好既往牙科检查资料。
记住:牙齿问题永远是预防大于治疗。每天有效刷牙两次、使用牙线清洁牙缝、控制甜食摄入,这些习惯比任何治疗都管用。如果已经发现龋齿,及时规范的填充治疗,才是保住牙齿经济有效的方式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