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定期洁牙?这5个原因你可能不知道
说到洁牙,很多人反应是“牙齿变白”,但其实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。作为一名在医美行业深耕10年的编辑,今天我想用直白的语言,和你洁牙那些真正值得关注的事。
洁牙不是美容项目,而是健康刚需
很多人把洁牙归类为“美容项目”,这是误区。即使每天认真刷牙,牙缝和牙龈边缘仍会残留牙菌斑,它们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。牙结石就像牙齿上的“水泥”,不仅会牙龈导致萎缩,更是牙周炎的罪魁祸首。临床数据显示,80%以上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而洁牙是基础的预防手段。
关于洁牙的5个
1. 洁牙不会让牙齿变薄
有人担心超声波洁牙会损伤牙釉质,其实牙釉质硬度是骨头的3-4倍,操作下器械只会震动掉结石。如果说有酸软感,那是因为长期被结石包裹的牙根暴露导致的暂时敏感。
2. 出血不是医生技术问题
洁牙时牙龈出血,恰恰说明存在炎症。健康的牙龈在规范操作下几乎不会出血,就像洗手不会破皮一样简单。
3. 一年两次不是营销话术
牙菌斑从形成到钙化约需12小时,但矿化变为结石需要3-6个月。因此每半年清洁一次能有效阻断结石堆积周期。
4. 洗牙≠美白牙齿
洁牙只能还原牙齿本色,比如常年喝茶的人洗掉茶渍后牙齿会显得干净,但天生偏黄的牙色需要通过其他美白技术改善。
5. 这些信号提醒你该洁牙了
刷牙出血、晨起口苦、牙龈红肿、牙缝变大、牙齿表面有黄色硬垢,出现任意一条就该预约了。
洁牙应该怎么做?
正规机构的洁牙包含四个步骤:
1. 口腔检查:用探针评估牙结石分布和牙龈状态
2. 超声波洁治:通过高频振动击碎大块结石
3. 喷砂抛光:清除色素沉积并使牙面光滑
4. 牙周上药:红肿的牙龈需要局部
整个过程约40分钟,没有强烈痛感。如果遇到“10分钟快速洁牙”的机构,建议谨慎选择。
这些洁牙传言别轻信
“洁牙后牙缝变大”:其实是原本被结石填满的缝隙暴露了,就像抽走积木后看到的空隙。
“孕妇不能洁牙”:孕中期(4-6个月)是的,反而孕期激素变化更易引发牙龈炎。
“老年人没必要洗牙”:年龄越大越需要维护牙周健康,但患有心血管疾病者需提前告知医生。
选择洁牙机构看这三点
1. 资质公示:卫健委颁发的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必须悬挂在显眼处
2. 一人一机:洁牙机头必须包装灭菌,当面拆封
3. 操作流程:正规操作前一定会让你签署知情同意书
记住,价格过低的团购套餐往往省略了喷砂或抛光步骤,反而可能损伤牙面。
洁牙后24小时注意这些
• 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
• 暂时不用牙线/牙缝刷(牙龈敏感期)
• 咖啡、红酒等深色饮品停
• 若出现持续酸软可用感牙膏
牙齿就像身体的“守门人”,定期维护既能避免后续高昂的治疗费用,更是对全身健康的负责。下次当你纠结“要不要去洁牙”时,不妨把这份犹豫转化成预约动作——毕竟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简单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