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矫正到底值不值得做?正畸科医生告诉你
近总能在后台收到这样的私信:“我都30岁了做矫正还来得及吗?”“矫正牙齿一定要拔牙吗?”“戴牙套会不会影响吃饭?”作为一个在医美行业深耕10年的编辑,我专门走访了多位医院正畸科医生,今天就用直白的话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。
哪些人需要做牙齿矫正?
先别急着对号入座,下面这些情况才真正需要干预:吃饭经常塞牙、闭紧嘴巴时下巴显得特别短、拍照从来不敢露齿笑。如果出现地包天、龅牙或者牙齿像叠罗汉一样挤在一起,那矫正就不只是为了好看——咬合错位会导致咀嚼效率下降,时间长了还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弹响。
有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:12岁可不是矫正的黄金期。我见过50岁的阿姨成功矫正的,关键要看牙周健康状况。就像有位医生说的:“只要牙根还稳稳长在骨头里,80岁都能做矫正。”
市面上矫正器怎么选?
现在主流的有四种:传统金属托槽、陶瓷半隐形、舌侧隐形和透明牙套。金属托槽性价比高,但容易磨嘴;陶瓷款远看不太明显,不过吃咖喱容易染色;隐形牙套吃饭能摘下来,但自律性差的人可能弄丢。
特别注意!某些机构吹嘘的“7天快速矫正”根本不符合医学原理。牙齿每个月1毫米才是范围,急着赶进度会导致牙根吸收。正畸科医生普遍建议:复杂病例还是选传统托槽更稳妥。
矫正必须拔牙吗?
这个要具体看口腔空间。就像停车位不够要腾地方,牙齿拥挤时确实需要拔牙。但现在有了片切技术和扩弓方案,约40%的可以避免拔牙。上周有个姑娘就因为害怕拔牙犹豫了两年,后来医生用推磨牙向后的方法解决了问题。
矫正过程中容易被低估的是清洁难度。托槽周围特别容易积攒食物残渣,电动牙刷和冲牙器这时候就派上大用场了。记住:矫治器只是工具,终一半靠医生方案,一半靠你自己维护。
矫正后脸型会变吗?
这个变化确实存在但别期待过高。比如深覆合矫正后下巴可能会出来些,但指望通过矫正从圆脸变锥子脸不现实。有个有趣的发现:很多人拆牙套后显年轻,其实是因为原本前突的牙齿收回后,鼻唇角度变得更自然了。
后提醒大家:选医疗机构要看两个硬指标——医生是否有正畸学硕士以上学历,以及有没有配备全景片、侧位片等必备检查设备。毕竟矫正要跟一两年,找到靠谱的团队才能少走弯路。
如果有其他具体问题,建议直接到正规医院正畸科拍个曲面断层片,医生会根据你的牙槽骨情况给出个性化方案。记住,合适的矫正时机永远是:发现问题的时候和现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