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疼忍一忍就好?小心牙体牙髓病悄悄找上门
晚上刷牙时突然一阵钻心的疼,喝冰水时牙齿酸得直哆嗦——这些信号可能不是简单的“上火”,而是牙体牙髓在向你求救。很多人以为牙疼是小问题,忍忍就过去了,结果拖到牙齿烂穿、夜不能寐才后悔莫及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潜伏在口腔里的健康。
牙齿内部也有“心脏”?牙髓的小秘密
牙齿可不是实心的小石头。掰开看它的结构,外层的牙釉质像盔甲,中间的牙本质类似蜂巢,里面的牙髓则是牙齿的“心脏”——这里布满血管和神经,负责给牙齿输送养分。一旦细菌突破外层防线入侵牙髓,就会引发难以忍受的疼痛,这就是牙体牙髓病的典型表现。
近接诊的女士就是典型。她三年前就发现大牙有个黑点,当时不痛不痒就没管。上个月突然疼得半边脸发麻,检查发现龋坏已经深达牙髓,只能做根管治疗。“早知当初补一下就好,现在又费钱又受罪。”她的感慨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。
这些症状出现两个就该警惕
牙体牙髓病的发展像温水煮青蛙,早期可能只是冷热敏感,后期则会演变成:
- 无缘无故的阵发性疼痛,尤其是夜间加重
- 咬东西时某个牙齿特别敏感
- 牙龈鼓起小包,按压有脓液渗出
- 牙齿颜色变暗像“死灰”
更麻烦的是,坏死的牙髓可能成为细菌温床,通过牙根尖孔扩散到全身,引发心脏病、肾炎等并发症。这不是危言耸听,临床确实有过因牙病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。
治疗没有想象中可怕
听到“根管治疗”就吓得腿软?现在的牙科技术早已今非昔比。显微根管治疗仪能清理到牙根细小的分支,热牙胶填充技术让治疗更持久。整个过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,疼痛感甚比补牙还轻。
于很多人担心的“杀神经后牙齿会脆”,其实只要及时做牙冠保护,治疗后的牙齿照样能啃苹果。重要的是把握治疗时机——越早介入,保留的牙体组织越多,治疗费用也越低。
预防才是好的治疗
与其等到疼得撞墙再就医,不如做好这些日常防护:
- 每年一次口腔检查,小洞不补大洞吃苦
- 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
- 牙线清理牙刷够不到的牙缝
- 少用牙齿开瓶盖、咬硬物
特别提醒爱吃甜食的年轻人:奶茶里的珍珠、蛋糕上的糖珠都是牙釉质。享受美食后记得用清水漱口,给牙齿做个快速SPA。
关于治疗的几个
针对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,这里一次性说清楚:
Q:治疗要跑好几次医院?
A:简单病例1-2次就能完成,复杂情况需要3-4次,具体要看感染程度。
Q:治疗后牙齿能用多久?
A:规范治疗+牙冠保护的情况下,和天然牙寿命相近。
Q:孕妇出现牙髓炎怎么办?
A:孕中期(4-6个月)是相对的治疗期,局部麻醉不会影响胎儿。
口腔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。下次牙齿发出预警信号时,别再用“近太忙”当借口。早一步行动,少一份痛苦,毕竟牙好才能吃嘛嘛香不是吗?


